
12月2日,在公共資源交易助力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新聞發布會上,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副局長雷玉川介紹,堅持“應進必進”“能進必進”原則,我區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交易覆蓋范圍擴大到12個大類公共資源類別、40個子類別、146個項目名稱,基本囊括了目前寧夏所有適宜以市場化方式配置的各類公共資源。 雷玉川介紹,公共資源交易是自治區地方事權。從2018年起,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通過聘請專業機構起草立法文本、組織專家咨詢論證、開展第三方立法評估、“開門立法”等大量基礎工作,《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條例》列入2020年寧夏地方性立法調研計劃。當前,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已配合自治區人大財經委完成區內外立法調研工作。 堅持“應進必進”“能進必進”原則,實施交易目錄動態管理,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修訂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目錄(2020版)》,將統一平臺交易覆蓋范圍擴大到12個大類公共資源類別、40個子類別、146個項目名稱,基本囊括了目前寧夏所有適宜以市場化方式配置的各類公共資源。 按照《公共資源交易制度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正在著手修訂《寧夏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法(暫行)》《寧夏公共資源交易綜合評標評審專家庫使用管理辦法》、分類制定支撐平臺優化升級和信息化建設的“一規程四標準”,推進構建符合寧夏實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益公平性和提升服務供給質量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將公共資源交易法治環境打造成為我區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寧夏日報記者 楊娟/文 毛文靜 劉楠/圖)